顺升网APP下载 “布衣将军”张达志,当15年军区司令,1969年调离时留下七千万元_生活_百姓_条件

他是开国以来为数不多的中将之一,生活朴素、为人低调,始终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实事。
他就是张达志将军,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而这恰恰是他不图名利、专心致志为百姓办事的最好写照。作为兰州军区的首任司令员,他一直致力于兰州的建设事业,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从未追求奢华,甚至与当地百姓一起吃粗粮,毫无怨言。
在他担任军区司令员的15年里,张达志将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直至1969年调离时,为兰州军区积累了七千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不仅是他辛勤努力的结果,更是他无私奉献、脚踏实地为当地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展开剩余89%张达志将军不仅在兰州军区期间认真履职,在对外作战时也是毫不含糊。在1958至1959年间,甘肃、青海与四川、西藏相接的藏族地区发生了武装叛乱。张达志亲自带领兰州军区的部队迅速出击,成功镇压叛乱。在这一过程中,他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严谨要求部队纪律,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
1962年,张达志再次带领兰州军区的部队参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凭借他卓越的指挥能力,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成功歼灭了900余名敌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张达志将军一生公正廉明,清正廉洁,从不以权谋私。早在他担任葭县特区委书记时,组织对他十分信任,曾将经费存放在他家中。他的家人也始终支持他的工作,从未借助他的职务为自己谋取任何利益。
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将军曾多次执行筹款任务。无论金额多少,他始终没有占为己有,所筹得的每一分钱都如数交给组织,始终保持着清廉本色。
在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时,他按照规定应享有一名炊事员的专用待遇,但他始终没有动用国家经费,而是用自己的工资雇佣了炊事员,这一做法延续了十年,足以体现他身上严于律己、简朴生活的良好作风。
有一次军区组织召开党代会,餐后安排了聚餐,工作人员给每桌加了一份狗肉。当张达志得知后,他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滥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会后,他主动补交了多出来的狗肉费用——170元。
虽然作为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将军的生活条件应该优渥,但他依旧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常年吃小米、土豆,穿布衣、草鞋,正如他早年的贫困生活,让他对老百姓的艰辛有着深刻的理解。尽管身居高位,他从未选择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反而更加贴近百姓,因而他被当地军民亲切地称为“布衣将军”。
因为张达志将军的穿着朴素,曾一度被哨兵误认为是普通百姓,但他对此毫不介意,他认为这恰恰说明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始终与百姓同甘共苦。张将军不仅生活简朴,待人也格外亲切,他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深受官兵们的拥护和爱戴,成为他们心中真正的英雄,成为战士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彭德怀来敦煌县视察。按理来说,面对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应该准备丰盛的宴席进行招待。但张达志将军却特别指示招待所工作人员:“彭德怀生活简朴,要求也很严格,你们尽量简单些,按照平常的标准准备,不要特别铺张。”于是,餐桌上只有简单的四道菜,主食也只是当地的常见臊子面。彭德怀与张达志一样,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因自己的地位而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张达志将军在西北驻守兰州军区整整15年,直到1969年才被调离。由于西北条件艰苦,他带头改善部队的训练和生活条件,并且积极发动部队搞农牧业生产。在他的领导下,兰州军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也逐步提高。直到他调离时,兰州军区积累了7000多万元的资金。
张达志将军能够积累如此丰厚的资金,背后有着他15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所有的积蓄,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军区和百姓的生活,而非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
回望张达志将军的早年经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1911年4月14日,他出生在陕西省葭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那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村里仅有十几户人家。尽管贫寒,张达志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他爱读书,早早就立下了要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的志向。
在13岁时,他考入了店镇高小,在教员的思想启蒙下,他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愿望。大革命的风潮席卷而来,张达志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绥德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2月,张达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担任组织委员。三年后,他被任命为葭县特区区委书记,开始了艰难的革命工作。在革命武装力量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他领导地方游击队与敌人进行顽强抗争,屡次取得显著的战斗成果。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达志响应号召奔赴前线,出任第120师警备第6团政治委员,开展游击战斗,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在大青山一带,张达志担任大青山骑兵支队的政治部主任,并成功领导游击队战斗,保卫了晋绥抗日根据地,为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多次重要战役的锤炼,张达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工作经验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了许多前线指战员的楷模。
1983年,年已七十的张达志将军回到家乡陕北,依旧关心人民的疾苦,并亲自向邓小平同志上交了名为《陕北农村的一些情况》的报告,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出力。
张达志将军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从未将个人得失放在心上,始终为人民办实事。虽然如今许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英雄事迹早已铭刻在人民心中,特别是兰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他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服务百姓,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战士和人民则如春风般和煦。在兰州的15年里,张达志将军的简朴作风和他为百姓积累的七千万元的财富成为永恒的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易速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保利配资平台 纯碱玻璃:政策预期扰动,纯碱玻璃波动加剧
- 下一篇:没有了


